中美貿易戰在執筆之時已演化至核武級階段,彼此都向對方徵收145%之關稅,中美貿易實際上已停擺。貿易戰對香港企業帶來了不少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機遇。以下是幾個建議,幫助香港企業在此環境中自處:
多元化市場
既然美國市場全面封鎖,港商大可開拓新市場。除了中國內地,BUD專項基金亦協助港商進軍38個不同的經濟體,遍布亞洲、歐美以至中東,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從而降低風險。港商亦應積極考慮運用EMF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積極參加國際貿易展,擴大客戶基礎。
提升產品競爭力
無論面對任何貿易限制,始終都離不開產品競爭力,提升產品競爭力,包括提高產品質量同時減輕生產成本,才是商業之王道。港企應加大在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BUD專項基金中已包括生產線升級,港企實在好應利用,同時強化品質管理,確保產品符合國際標準。
靈活調整策略
在逆境之下,其實是非常合適的時間去重新評估和優化供應鏈,尋找更具成本效益和穩定性的供應商。既然市場需求下降,何不趁此調整供應鏈,提升企業效能。同時,企業亦可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價格策略,以應對成本波動。畢竟只要有人便有經濟活動,市場不會完全消失,藉此細心觀察價格變化,知己知彼,更能反敗為勝。
加強法規遵從
顧問多年來都苦口婆心勸說各界企業必需遵從法則,不要貪圖方便或小利而鋌而走險,現在各國政府面對巨大壓力之下,必然更強力執法,加上國際貿易出現重大變化,港企更應密切關注各國的貿易政策和法規變化,確保企業合規運營。營商之時,實在應該多諮詢專家,獲取專業意見,例如法律、會計、稅務,以至政府資助顧問等,都能減低營商風險。
強化數碼轉型
雖然現在美國對香港抽取高關稅,阻礙跨國電子商務,然而低迷的商鋪市道已明確說明,電子商務是大勢所趨;利用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拓展銷售渠道,實屬長遠之道。利用數據分析工具,了解市場趨勢,優化業務決策,才能在多變的未來突圍而出。DTSPP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正是最新推出協助港企數碼轉型的政府資助,各界大可進取使用。
結論
貿易戰其實早在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開始,只是COVID-19疫情推遲了最終爆發,然而此時香港更融合中國國家發展,導致這次貿易戰對香港產生更大的影響。商界前輩早就未雨綢繆,將生產線放到東盟,進軍國際市場,以及調整中國市場策略,港企今必須面對現實,要不就結束業務,要不就隨市場馬上轉型,開拓更多商機。BizMagnet商業顧問必定站在港企一方,協助港企翻身轉型,如有問題歡迎聯絡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