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對香港經濟影響短評

截至今日(8/11/2020),美國總統選舉仍然未能定下最終結果,牌面上以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佔先,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並勝出大部份搖擺州份;共和黨候選人現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聲明會訴訟至美國最高法院,相信美國很可能出現2000年喬治布殊及戈爾選戰的訴訟情形。自從特朗普在2016年以爆冷姿態成為美國總統後,屢對中國出牌,由2018年爆發的中美貿易戰,至因應香港人權問題的連串措施及制裁,中美關係跌至幾十年來的低谷,中國以至香港民眾普遍對今次美國大選有一定期望,固然親政府的一群會認為如拜登成為美國總統,有望令中美關係正常化,重現90年代克林頓時期的順勢;親民主的一群亦對特朗普連任寄予厚望,延續「天下圍中」的處境。

評論回顧:立法會選舉延後 香港營商甚艱難

美國對華政策大致不變

然而,筆者認為如只以人選思考美國形勢,是忽視了美國政治的實際情況。無疑美國總統包攬軍政大權,但仍受制於整個政治制度,即使特朗普任內驚人舉措甚多,亦屢受國會及司法限制。假如拜登順利上任,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來自佔全國約一半特朗普支持者的不信任,內部問題如疫情、種族衝突等甚多,解決並不容易;前任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是孤立主義(Isolationism),即所謂的美國優先,這是他在2016年出奇制勝的關鍵,如此時拜登重拾舊路,再次擔當世界警察,並不見能獲得大部份國人的支持。

更甚者是,特朗普任內對華的強硬政策,其實是民主共和兩黨共識,例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就在兩院以壓倒性比例通過,故此以為拜登上埸後就會和中國重拾舊好,取消一些因應香港2019年以來發生的事情而採取的針對措施,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香港經濟前境暗淡

早前,當香港訂立《港區國安法》後,顧問已斷言香港外向形經濟勢將變得不穩定,政府資助趨向福利主義。既然無論誰人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係實際變化不會即時呈現,加上COVID-19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外貿並無任何原因可以看好。人民幣兌美元已升至兩年多的新高,原因可以各有解讀,但肯定加重打擊中國對外貿易。除非中國能夠真正做到今年提出的「經濟內循環」,即由供應至需求都能自給自足,否則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而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一直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的香港,經濟角色非常被動,除了求神拜佛,寄望中國真的可以發生經濟內循環,可做的事情實在不多。

延伸閱讀:營商者慨歎 香港樂土不再

借BUD融入中國或出走東盟

幸而BUD專項基金推出已久,旗下的內地計劃自貿協定計劃資助港企分別進軍中國內地及包括東盟成員國的自貿協定地區。香港既然如此被動,港商應主動分佈風險,一方面響應特區政府常常掛在口邊的「中港融合」,與其留在四面楚歌的香港,不如索性搬到內地發展;另一方面亦可考慮將業務拓展到疫情尚算穩定的東南亞,東盟近年經濟起飛,電子商貿發展尤其觸目(可參考《吉隆坡消費行為研究分享》)。BizMagnet政府資助顧問提供BUD顧問服務,歡迎有意分散營商風險的公司查詢。

同場加映:科技券顧問提醒 慎思TVP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