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東盟計劃成員國一覽

BUD專項基金(全名: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又名「BUD Fund」)成立於2012年,目的是為協助港商開拓內地市場,增強其競爭力。香港與東南亞聯盟(ASEAN,又名「東盟」)於2017年11月12日簽訂《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於是當局在2018年將BUD Fund 拓展至東盟,並分為「內地計劃」及「東盟計劃」。內地計劃有時又會被稱為「BUD內地專項基金」,至今名字不變;而東盟計劃在2020年1月20日再升格成為「自貿協定計劃」(Free Trade Agreement Programme, 或FTA計劃),官方的說法是推出自貿協定計劃並將東盟計劃納於其下,到了今天,「東盟計劃」或「自貿協定計劃」都是指同一件事情,即BUD Fund FTA Programme。

本文將會介紹東盟十個成員國,即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老撾、緬甸及柬埔寨,並有另文介紹其他BUD自貿協定計劃經濟體

東盟 ASEAN

東南亞國家聯盟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在1967年8月8日成立,創立成員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成立主因是要制衡共產主義擴張;越戰過後,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上的合作,汶萊在1984年成為第六個東盟成員國,冷戰後越南、老撾、緬甸及柬埔寨亦分別加入東盟。現在東盟總人口達到6億,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香港與東盟於2017年11月12日簽訂《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當中在八國已生效。

ASEAN
東盟

印尼 Indonesia

印尼由超過17,000個島嶼組成,人口超過2.8億,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亦是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印尼天災頻繁,故此亦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加上早年大量輸出海外勞工賺取外匯,累積不少財富,近年積極發展國內工業及基建,鼓勵外國投資並引入技術,首都雅加達、泗水及萬隆等大城市已完全都市化。外資進入印尼,可先選擇落戶在大城市區,一來配套較完善,二來亦容易吸引到當地的人才。

Indonesia
印尼

馬來西亞 Malaysia

馬來西亞人口約3100萬,昰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人均財富亦是繼新加玻及汶萊後的第三位,人民生活相對其他東南亞國家較富裕。然而,因過於依賴石油出口維持中央政府財政收入,令當地貨幣令吉價格頗為波動。近年政府積極將經濟由製造業主導轉型為服務型主導,例如發展旅遊業及金融業,形成一群相當有實力的中產階層。

Malaysia
馬來西亞

菲律賓 Philippines

菲律賓和印尼一樣,是人口眾多的千島之國,是東盟第二個人口過億的國家。菲律賓在早年輸出大量勞工,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然而菲律賓近年積極發展商業程序外判服務(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在2017年已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BPO服務輸出國,是當地第二大的外匯收入。除了首都馬尼拉外,宿霧(Cebu)、達沃(Davao)也是菲律賓的重要BPO樞紐。

Philippines
菲律賓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玻人口約560萬,自1965年由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後,積極發展貿易及培養人力資本,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地理及時區優勢亦令新加坡在金融服務及航運取得空前成就。今天新加坡是全球最自由的商業城市,亦是東盟成員國中最國際化的國家,經濟結構非常多元,包括訊息科技、生物科技、金融、煉油、能源、電訊、航運、貿易等,並設有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這令到新加坡經濟十分穩健。

Singapore
新加坡

泰國 Thailand

泰國人口6900萬人,是東盟的第二大經濟體,新興工業的工業國家,不少亞洲以至歐美的電子及汽車品牌都在泰國設廠,加上傳統的旅遊業,泰國人均收入日益提升。然而泰國經常發生不流血的政變,雖然對外商未做成明顯影響,但這令泰國發展金融銀行等業務遇上不少困難,泰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包括中國、美國及日本,出口產品包括機械、電子、食物、汽車及零部件等。

Thailand
泰國

汶萊 Brunei

汶萊人口約41萬,位處婆羅洲馬來西亞砂勞越省北部,北臨南中國海,在1984年1月獨立後就加入東盟,是東盟在創會後首個加入的國家,由於擁有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汶萊可以不用收取個人入息稅又提供到高福利。雖然汶萊擁有很高的人均收入,但由於經濟十分單一,幾乎完全依賴油田,面對2020年石油價格波動,當地經濟可算充滿不確定性。

Brunei
汶萊

越南 Vietnam

越南人口約9600萬,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因北部自古以來有幾百年被中國統治,故此深受古中國文化影響。後來經過法國殖民及日本佔領,西方與共產國際引起的南北越內戰,最終在1976年由共產政權統一。地緣政治一直到80年代後才有喘息機會,並開始改革開放,致今仍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積極發展輕工業及旅遊業,吸引很多外資進入當地。

Vietnam
越南

老撾 Laos

老撾(在其他華文地區又譯為「寮國」,Laos)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人口約710萬,70年代共產黨執政,老撾與越共關係十分密切,故此無論意識形態及經濟發展都與越南步伐一致,但礙於管理水平等因素,老撾經濟在1997亞洲金融風暴後大幅倒退,加上教育及技術發展相對落後,今天老撾仍是東盟中較貧窮的國家之一。然而,廉價的勞動力亦是吸引外資的好理由,鄰近的泰國就是老撾最大的貿易伙伴。

Laos
老撾

緬甸 Myanmar

緬甸是東南亞西部國家,西北接壤印度及孟加拉,人口約5500萬,最大城市為仰光,近年因軍政府要求遷都至奈比都。緬甸長年受軍政府統治,即使昂山素姬成為國務資政後,政局亦沒有多大起色,並發生羅興亞人道危機。政治問題令到本來緬甸經濟在二戰後沒有發展,即使當地盛產寶石翡翠,擁有大量林木礦產甚至原油,直至2011年總理登盛上場,進行經濟改革,投資基礎建設,吸引外來投資。

Myanmar
緬甸

柬埔寨 Cambodia

柬埔寨人口約1650萬,位於中南半島中部,擁有豐富水資源。70年代紅色高棉(又名「赤柬」或「柬埔寨共產黨」)恐怖統治下,有200萬人死於非命;1978年又發生持續十年的柬越戰爭,政局一直不穩,幾許風雨後,到1999年才正式加入東盟。近年經濟四大支柱為旅遊業、製衣加工、農業及建造業,吸引不少外資,成為新興投資熱點。

Cambodia
柬埔寨

參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英文網站)